談談休游日:休游可以 關鍵在其保護意義
近日,浙江省江郎山景區對外宣布了自己的“休游日”。這一天,江郎山核心景區不對游客開放,其他外圍景區也限制人數。此舉一出,引得了外界的較多關注。 如果說“旅游日”的設立是給旅游業打了一支強心劑,讓人看到這個行業正日益受到重視并擁有巨大的潛力,那么“休游日”的亮相則像是補上一支鎮靜針,讓人認識到旅游業除了自身發展之外,還應承擔起文化保護等更多的社會責任。一個被凸顯的議題便是:在旅游日之后,我們是否需要休游日? 休游日不是普通意義上的一紙“禁令”,它更多的是一種象征。對于景區管理者和當地政府部門來說,它提醒其重視旅游的可持續性發展,不能以透支其所依賴的自然山水和文化遺產為代價。有時,暫停一下匆忙的腳步,冷靜觀探一下周遭環境,未嘗不是一個明智之舉。對于公眾來說,它則提醒公眾提高保護自然和文化遺產的意識,對其懷有更多的尊重與敬畏,在此后的旅游過程中更加文明。 當初對設立“中國旅游日”進行討論時,有一種聲音認為旅游日是旅游工作者的節日,可以讓他們有更多的休息時間。然而,在實際中,旅游日的設置刺激了旅游消費,對于景區工作人員來說,這一天其實要背負更大的工作和心理負擔。在這個意義上,休游日反而有機會成為“旅游人自己的節日”,因為這一天給他們帶來的既有身心的休息、放松,也有獲得尊重與認同的滿足感。相關旅游企業還可以在這一天進行休假或者組織文娛活動等,豐富企業文化,體現人文關懷。 在具體操作上,休游日不一定像旅游日那樣是個全國統一的日子,可以根據景區所在地的實際情況,確定適合自己休游的日期。休游的具體方式也可因地制宜,是全部關閉、部分關閉,還是舉辦公益性的展出或講座,都未嘗不可。關鍵是要將休游的保護意義體現出來,而不是變成走過場或作秀。(沈仲亮) |
責任編輯:項麗
分享到:
相關報道
在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