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婚姻减负 给幸福加分 宁夏扎实开展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
“这彩礼都退回去!一分不留。”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盐泥村四组村民王满贵下定决心,将女婿家里送来的彩礼全部退还。“我这女婿娃娃忙前忙后,帮我照顾瘫痪在床的老人……一件件事都在我眼里。”望着女儿王固云小两口的婚纱照,王满贵想得很清楚,“就这么一个女儿,何苦再因为彩礼给娃娃们添负担……”
“老王这事做得么麻哒!”“这才是不攀比,不要彩礼要幸福!”……
王满贵退回彩礼嫁女儿,得到邻里的一致夸赞。
搁在前几年,王满贵要是提出“零彩礼”,村里人难免议论纷纷。
“自从开展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我们就跑勤脚底板、磨破嘴皮子,就是想让大家明白,好家风才是给儿女最好的‘彩礼’!”
在吴忠市利通区金银滩镇灵白村,红娘志愿服务队队长杨洪燕,上门入户宣传“零彩礼”“低彩礼”家庭奖补政策,为大伙讲例子、说政策。
“讲得多了,在身边人身边事的带动下,渐渐地,大伙儿的思想也在转变。”
转到哪一步了?
“当然是看‘里子’不看‘面子’!”金银滩镇的曹淑媛心意坚定得很。
谈及自己“零彩礼”结婚,曹淑媛有着自个儿的“小算盘”:“现在年轻人压力不小,刚工作也没多少积蓄。婚后,我们把原本可能花在彩礼上的钱,用来投资、学习,把以后谋划好,这日子才算过得有滋有味……”
“对着哩!把彩礼省下来,让娃娃们把新家布置得更好,比走形式强多了。”曹淑媛的父母和孩子们意见统一。
从“面子比拼”到“里子实惠”,全区“零彩礼”“低彩礼”的文明婚嫁新风蔚然成风。
“通过创新‘记得住’的线下宣讲方式,举办主题巡演、文艺巡演、‘乡村大喇叭’宣讲等,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高额彩礼、倡树文明新风。”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把彩礼降下来,政府还给发补贴!”
说到“低彩礼”,原州区黄铎堡镇黄湾村村民罗进虎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笔账:“原州区‘低彩礼’户养殖肉牛按每头高于补贴标准的20%予以补贴,也就是每头多补贴240元,我家一共享受到肉牛养殖补贴2880元!”
取出前不久获得的“低彩礼”证书,罗进虎喜气洋洋:“给娃娃娶媳妇,我家主动将彩礼降至倡导性标准以下,这下真是有了‘面子’,更有了‘里子’。”
“就是这么个理!以前娶媳妇掏空家底,现在‘零彩礼+补贴’,日子咋能过不好!”黄铎堡镇铁沟村村民赵发成发出同样的感慨。
赵发成就用这笔补贴款扩大养殖规模,年增收超3万元。“不光这些,‘零彩礼’‘低彩礼’的小两口及其父母,还能5年内免费乘坐城市公交车,好处太多了!”赵发成说。和罗进虎、赵发成一样,原州区不少“零彩礼”“低彩礼”家庭获产业到户补贴,带动户均收入。
银川市永宁县举办集体婚礼。图为公交婚车巡游途中,新人合影留念。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张艳丽 摄
从“要我降”到“我要降”,全区农民群众的内生动力被广泛激发。
“自治区制定12项正向引导措施和5项约束措施,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出台起作用、能落实的措施,有效遏制农村高额彩礼。”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马玉福低彩礼娶儿媳妇,婚礼也不铺张浪费,现在人家一家子家庭和睦,儿子儿媳恩爱有加、相互扶持,日子过得可好了……”彭阳县新集乡谢寨村党支部书记马鹏才入户宣传时,讲述身边人身边事,这是他惯用的“法宝”。
婚俗新风吹遍塞上大地。
8月29日,“爱在宁夏 永结同心”2025年全区集体婚礼在同心县举办。 (图片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妇联提供)
8月29日,52对适龄“零彩礼”“低彩礼”新人在同心县“喜结同心”——新人们乘公交婚车巡游同心县城,着中式礼服许下承诺,并发出抵制高额彩礼、婚事新办简办的倡议,以实际行动倡扬移风易俗。
“每年七夕等时间节点,我们会联合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自治区文明办等单位组织开展公交婚车创意婚礼、单车婚礼等集体婚礼活动,选树‘零彩礼’‘低彩礼’等示范家庭积极参与,让婚礼回归纯粹与美好。”宁夏回族自治区妇联相关负责人说。
春风化雨、绵绵用力,宁夏治理高额彩礼成效显著。专项治理启动以来,全区农村共办理结婚登记12618对,其中“零彩礼”1119对、“低彩礼”6829对,占比63%,平均彩礼金额较治理前下降36%。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能。
供稿:宁夏文明网、宁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