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特的存在。
千年古县乐清,有着厚重而丰富的文化底蕴,历来兴学重教,人才辈出。从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万桥书塾创办起,至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的八百年间,乐清创建书院近百所,两宋时期更涌现出170名进士。
作为儒者读书、藏书、著述、讲学、会友、论文、吟诗之所,书院在8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保留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记忆,积淀了一方水土的文化底蕴。
溯书院文脉 承千年古韵
乐清书院文化源远流长。南宋状元王十朋在梅溪书院留下治学印记,其“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的名联,至今引人遐思。
梅溪书院。乐清市文明办供图
梅溪书院作为乐清书院文化的源头之一,由王十朋于宋绍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创建。他主张“先器识后艺文”的教育理念,吸引四方学子负笈而至,安徽、绍兴、台州等地求学者络绎不绝,学风蔚然。这座书院历宋、元、明、清四代,延续800余年,成为乐清教育史与文化史上的不朽丰碑。
“闻君书院雁山中,却在西岩第几峰。何日青鞋访灵谷?白云端拜荡南翁。”雁荡山自古人文荟萃,十八古刹源远流长,明人朱谏所创的雁山书院同样流布文脉。
乐清历史文化名人朱谏世居瑶岙,自号“荡南”。创建雁山书院后,其子朱守宣又于院内设七贤祠,祀王十朋、胡彦卿、李孝光、朱希晦、章纶、谢省、谢铎于其中。《瓯海轶闻》轶录王光美《游雁荡山天台西湖之云间记》载:“过雁山书院,见院门内山木湾环,问之则天柱寺改之也。”
虹桥镇南阳村骊珠书院的发展历程,更是乐清人文精神世代相承的生动写照。南阳人杰地灵,崇尚孝善。村内骊珠书院曾名“一苇轩”,由明末处士吴梓择渚所建,用以兴教济贫。清道光年间,吴氏后人集资重建,取“骊河如珠、书院如颔”之意更名为“骊珠书院”,成为当时十五都文士雅集之所。书院内专设吴鹭山草堂,陈列本地著名诗人、学者吴鹭山作品,承续文脉,弘扬孝道,传为佳话。
焕书院新姿 融古今风华
岁月流转间,乐清各大书院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运营模式。
“家在梅溪水竹间,穿云蜡屐可曾闲。”如今,在梅溪书院旧址上,新的文化地标梅溪书院已重建完成并向公众开放。书院与梅溪草堂、王十朋纪念馆、梅园、荷博园等共同构成“王十朋状元故里”。这里秉承“耕读传家,晴耕雨读,穷不丢书”的传统理念,数百年来,勤学笃行的精神始终滋养着这方水土。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学子、家长慕名而来。叩门问学、沃盥净心、过文枢门、登状元桥……孩子们在寓教于乐的研学体验中感受文化魅力,树立远大志向。
雁山书院一角。乐清市文明办供图
《礼记·学记》云:“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今天的雁山书院,恰如山色溪水之相融,复依次递进。静而守其正,取江南书院传统为内修;动而致其远,以随时新裁为应变,团聚天下佳客。
作为一个综合型文化活动空间,雁山书院将雁荡山的悠久历史、深厚底蕴与当代生活美学相融合,兼具观山、会友、品茶、访古、书画、小酌等功能,成为一家传播文化艺术与研学一体的禅宋空间。书院内设非遗项目体验馆,汇聚了包括国家级非遗乐清蓝夹缬、细纹刻纸在内的多项非遗瑰宝,以及国画团扇、香道茶道、花艺、国学体验等特色项目,定期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学,有效推动非遗文化的普及与传承。2024年,雁山书院获评“温州市级非遗美学生活馆”和“温州市级社科普及基地”。
走进南阳村,沿河而行,白墙黛瓦的骊珠书院倒映碧波。它临水而居,三面环水,按苏州园林风格建设,古朴雅致。近年来,在地方政府、村民捐资与社会援助多方合力下,骊珠书院迎来全面修缮与功能更新,现在不仅是游客打卡地,更成为村民聚会、下棋、聊天的“共享客厅”。书院以开放姿态成为乡村精神锚点,真正实现了从“重修”到“重生”的蜕变。
兴书院雅事 续文化新篇
今年5月,梅溪书院热闹非凡,首届王十朋状元文化活动周在此火热举办。状元书画展上,一幅幅书画作品尽显文人雅趣;舞台上,精彩表演引得观众阵阵喝彩;状元宴中,一道道特色美食让人垂涎欲滴。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穿梭其中,打卡体验,感受着状元故里的独特魅力。
骊珠书院。乐清市文明办供图
近年来,梅溪村依托王十朋状元故里文化地标,围绕“访南宋先贤,传耕读文化”主题,创新推出《状元巡街》《状元糕制作》《十八岁成人礼》等状元系列课程。今年上半年状元系列研学活动共接待学生4000余人次。
为传承状元文化,该村还举办状元宴、状元寻履研学游等节庆活动,推出状元巡游、书画展览、戏曲演出等沉浸式文化项目,让市民游客身临其境感受宋韵文化。据统计,活动周共吸引人流量达5万人次。这片古老土地正吹拂新时代之风,未来还将深度融合状元历史遗迹与传统农事习俗,引入非遗传承人教学,打造最具特色的在地化研学体验。
“2025温州市非遗传承薪火行动暨浙江省非遗工坊联盟(温州)交流活动”在乐清雁山书院隆重举行,活动特邀第十二批市级非遗项目代表现场展演——从白象老酒汗、平阳糖金杏到畲药香包、浙派古琴,全方位展现温州非遗独特魅力。此外,非遗体验、雅集聚会、艺术交流及团队建设活动频频在此展开,雁山书院已成为传播雁荡山水文化、促进非遗融合的重要平台。
“虹川大地,孝行绵延。世间百善,以孝为先。父母家国,乃我之天。我辈起誓,共将孝传……”骊珠书院内书声朗朗,10名儿童宣读《虹桥镇孝行宣言》,起誓行孝。他们接受朱砂启智,在孝行班学习孝道经典,于吴鹭山草堂聆听乡贤古训,传承中华美德、弘扬孝道文化,争做孝道好少年。
乐清书院荟萃人文,留存典故,历经千年沧桑而生生不息,正以其独特的包容性与创新性,书写着“守望传统、拥抱现代”的文化新篇,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生动的“乐清实践”。
供稿:浙江省文明办 乐清市文明办